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市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主要承担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商业经营及城市运维等工作。集团总部部门9个,二级公司26家(其中全资14家、控股4家、参股8家),三级公司18家。现有职工超过14000人。
规划——敢为人先,实现三个全国第一
2002年,苏州市正式启动了轨道交通线网的研究与规划。2007年2月,苏州市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同年12月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工。经过四年多的建设,1号线于2012年4月提前开通,苏州成为国内首个建设轨道交通、首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到2024年12月,苏州又先后建成了2号线、3号线、4号线及支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及11号线共9条线路,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网络化运营的地级市。
建设——创新担当,打造百年民心工程
苏州轨道交通坚持“生命至尊 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和“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矢志打造轨道交通百年精品工程。立足苏州特殊地质环境及古城保护需要,苏州轨道交通积极探索创新,总结推广了“三管三控”安全管理思路、现场管控“三项核心制度”、土建施工“四大法宝”等“苏州经验”。自建设以来,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始终处于安全平稳受控状态,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近年来,为了适应轨道交通建设的新形势,苏州轨道交通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通过选树标杆、现场观摩、样板引路,并编制印发《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系列标准化手册》,促进安全质量管理提档升级,标准化施工样板获得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以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肯定。积极推行“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技术应用,探索推广BIM 技术应用,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号线获评“詹天佑奖”,3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运营——精致服务,擦亮人文轨交品牌
截至2024年12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已开通1、2、3、4、5、6、7、8、11号线共9条线路,运营里程346.349公里,车站275座,线网日均客流达178.45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70%;单日最大客流达到347.6万人次。在客流保持高位的同时,运行图兑现率和列车准点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乘客满意度连续12年保持增长。
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苏州轨道交通不断优化运营组织,线网行车间隔逐渐压缩,首班车实行“多点同时投运”模式,运营服务时间不断延长,行业内先行先试通宵运营,推动轨交公交两网融合,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国内首推“无理由退票”,省内首推“强弱冷车厢”“地铁纳凉区”,设置各类便民设备设施,开展“厕所革命”,实施站点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AED设备站点全覆盖,全力打造全年龄友好环境;实施双休日乘车半价、“多乘多惠”票价、票卡积分优惠等政策;行业内首推数字人民币应用,增设POS机、微信、支付宝支付渠道,搭建“互联网+”乘车服务平台,实现扫码进站。
苏州轨道交通始终以高标准高规格开展各项工作,争先创优,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综合服务运营商。集团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及“詹天佑奖”,3、5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工程各建设标段多次获得“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省级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等称号。
风好正是扬帆时!
苏州轨道交通将牢记“经营轨道 服务人民”时代使命,推动集团从建设城区地铁网向发展全域轨道网转变,从建设运营轨道向经营城市和产业转变,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生产方式转变,塑造新型发展模式,转型为经营能力强、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