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线及支线4月15日6点开通试运营 千年古城打通南北大“动脉”

4月15日早上6点,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将正式开通,这条贯通苏州南北的骨干线路与1、2号线全面联网运营。至此,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21公里,车站数量达到98个,换乘站数量增加到5个,轨道交通网络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初期日均客流预计将超过70万人次。

4号线及支线长52.8公里,设站39座,均为地下站,其中主线由相城区龙道滨站至吴江区同里站,长42公里,设站31座;支线由吴中区红庄站至木里站,长10.8公里,设站7座,支线远期将拆解为7号线独立运营。全线设1座车辆段、2座停车场、3座主变电所,与1、2号线合用广济南路控制中心;车辆采用6节编组B型车,初期配属车辆40列,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投资360亿元。

2012年,继1、2号线先后开通和建设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每年投资100亿元、推进2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开工建设”目标。同年9月,4号线及支线正式开工;2015年2月,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封顶;2015年8月,全线“洞通”;2015年9月,首列车交付;2015年12月,全线“轨通”;2016年4月,全线“电通”;2016年12月,通过项目工程验收并开始试运行;2017年3月,再次以最优等级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专家评审。

多点同时投运 最高票价仍为8元

4号线及支线早班车和1、2号线相同,采用“多点同时投入运营”方式,主线往同里方向龙道浜、孙武纪念园、乐桥、宝带路和往龙道浜方向同里、松陵大道、江兴西路、红庄共8个站点,每天6:00同时发车;支线双向每天6:10发车。运营初期,主线高峰行车间隔6分35秒,平峰行车间隔7分30秒;支线全天行车间隔7分30秒。龙道浜站末班车时间为22:25,到达苏州火车站末班车时间为22:40;同里站末班车时间为22:15,可以满足市民的大部分出行需求。

4号线及支线开通后,线网全程最高票价仍为8元,计价方式与之前相同。起步价2元可乘6公里,6公里以上部分,6~16公里每1元可乘5公里,16~30公里每1元可乘7公里,30公里以上每1元可乘9公里。市民游客最常见的几条线路中:高铁苏州北站-同里,8元;苏州火车站-同里,7元;苏州火车站-乐桥,2元;乐桥-同里,6元;乐桥-木里,5元。 

优化功能设计 凸出人文彰显关怀

4号线及支线结合了国内轨道交通最新设计理念,对车站长度与宽度、楼扶梯布置及具体设计细节做了标准化、模数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建设成本,同时还因地制宜突出传统与特色。

“水墨江南意境幽,山河千里入画轴。”4号线及支线车站设计以“诗画江南”为主题,力图营造舒适、淡雅、秩序感强的地下交通环境。全线设标准站27个,车站统一造型,以色彩控制进行区分;文化站11个,车站地面、墙面统一,以空间色彩及顶面造型重点表达文化属性。为了丰富4号线及支线人文内涵,全线还设置了12幅艺术墙,呈现出“站移景异,一站一景”的视觉效果。北寺塔塔影秀丽,察院场丝带轻扬,南门站群贤毕至、苏州湾鱼翔浅底……

4号线及支线车辆采用鼓型车,提高了市民乘车的舒适性;出入口无障碍电梯采用贯通门,市民进出更加方便;出入口增设方位引导,去往哪里一目了然;部分车站还增设了母乳哺育设施。4号线及支线还积极整合利用周边空间,例如平泷路西站结合平江新城平泷路地下空间,将连通2号线平泷路东站,使两条线路车站与地下空间浑成一体,并将平江新城四大服务中心、苏大附一院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串联,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线路里程最长 工程建设难点较多

4号线及支线总长52.8公里,苏州轨道交通迄今一次性建成最长的线路,在2号线延伸线未与主线贯通运营以前,一度超过1、2号线总和。4号线及支线途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像北寺塔这样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就有4处;人民路、东吴北路等城市繁华商业地带,共设车站9个之多,周边建筑物众多;吴江段地下水环境复杂,存在淤泥质粉质粘土层……这些都让4号线及支线的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察院场站位于人民路中心区域,地下存在80年代建设的大体量人防工程。要建设车站,就要先破除既有工程。经过现场反复勘查、核实,技术人员还原了该工程全貌,并绘制了3D施工动画。施工中,对其分块、分区域、分阶段逐个处理,通过逆做深导墙和封堵墙、底板下降水等措施,成功破除了此处人防工程。

花港路站~江陵西路站区间下穿东太湖,单线长约2800米,是苏州轨道交通目前最长的盾构区间。超长盾构区间顺利贯通,关键是‘打靶’打得要准。所谓“打靶”,即利用始发车站160米的定向边作为准心,控制408吨的盾构机,精准的落在江陵西路站预定空间点上,上下左右误差不超过50毫米。这条区间在湖底下的部分长730米,其余部分多处鱼塘下方,水下施工占到七成以上。为了防止渗漏,除同步注浆加固周围土体,还要加做一道水泥浆混合水玻璃而成的“双液浆”环箍。

首推同台换乘 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4号线主线和支线采用“Y”型交路独立运营,在红庄接轨,实现“同台换乘”。这是苏州轨道交通首个采用“同台换乘”方式的车站。所谓“同台换乘”,就是乘客下车后在站台的另一侧上车,即可换乘其他线路,无需上下楼层,使行走和等待的时间最小化。

具体到红庄站,有三种情况:

①苏州市区前往吴中越溪、木里方向的乘客,在红庄站下车后,走到站台对面乘坐支线列车即可。

②吴中木里、越溪前往苏州市区、火车站方向的乘客,在红庄站下车后,走到站台对面乘坐主线列车即可。

③吴中前往吴江方向、吴江前往吴中方向的乘客,在红庄站下车后,上楼穿越站厅层,再下至另一侧站台,乘坐相应方向的列车即可。

之所以采用独立运营、同台换乘的方式,经过全面、科学的评估分析,并经市政府批准而慎重决定的。

运营初期,若支线与支线贯通运营,红庄至同里、红庄至木里区间的行车间隔必然会超过10分钟,这增加了很大一部分乘客的时间成本;而独立运营的话,能够确保主线及支线的行车间隔全部在8分钟以内。根据预测,4号线主线与支线客流交互量仅占全线客流的5%,主线客流量是支线的10倍左右。从整体而言,这缩短了乘客的等候时间,提高了市民乘车体验。

另外,由于主线、支线的独立运营,行车间隔可以灵活调整、逐步压缩;在发生故障及突发事件时,有利于行车组织调整。否则,支线或主线的行车间隔变化,突发紧急故障,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未来,支线拆解为7号线时,对主线运营的干扰也将会降到最低。

连接苏州吴江 缩短两地时空距离

4号线及支线属于南北向交通疏导兼城市引导型骨干线路,除了经过“两枢纽”(苏州火车站、通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两商圈”(观前商圈、南门商圈)、“三新城”(相城北部新城、平江新城、太湖新城),支撑城市发展副轴,还首次把吴江纳入了轨道交通辐射圈,这对改善沿线出行结构、缩短吴江和古城区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自从4号线及支线开工,吴江百姓密切关注着工程建设动态,翘首盼望着4号线及支线早日开通。一直以来,市区、吴江两地交通状况一般,通勤时间较长。4号线及支线开通后,按照现行的时刻表,从乐桥站到达苏州湾东站只需要35分钟,到达同里站只需要48分钟,而且还准点、舒适,安全。3月底的“万人试乘”活动,吴江段13个车站七天客流超过18万,占总客流的近一半,吴江市民对4号线及支线的热情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乘活动中,吴江区同里站客流近7万,高居38个车站之首。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冲着同里古镇去的。轨道交通与旅游产业结合,产生了相得益彰的互促效应。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对接4号线,方便乘客旅游出行,吴江区在同里站出入筹建同里旅游服务分中心,设置了接驳公交725路,1条旅游专线直达同里古镇,还会随时根据客流变化进行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