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地铁课堂
-
媒体报道
-
专题活动
2012年4月28日11点18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试运营,苏州正式步入轨道交通时代,成为国内首个建设、首个运营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当时针滑过2020年7月14日11点18分,苏州轨道交通昂首跨越,顺利实现了安全生产3000天。
8年来,苏州轨道交通先后开通了1号线、2号线、3号线和4号线及支线共4条线路,总里程166公里,车站135座。截止到昨天(7月13日),全线网共安全开行列车260.86万列次,安全运营里程7467.83万列公里,输送乘客15.39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154.8万人次,现日均客流约100万人次。运营以来,苏州轨道交通线网各项运营、技术指标表现良好,列车正点率和运行图兑现率累计取得59个单线“双百”,今年6月首次实现全线网“双百”;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乘客满意度连续8年保持增长,投诉回复率100%,全面兑现了五项服务承诺。同时,苏州轨道交通“正能量”事件被各级媒体多次报道,先后荣获“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安康杯组织工作优秀单位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苏州轨道交通始终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安全基础,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强化人才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努力为市民乘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
苏州轨道交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建立521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30项安全管理制度及186项安全操作规程的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了79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380名兼职安全员,建立了116项应急预案、32支应急救援队伍以及行业专家、设备支援单位、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保障运营安全。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安全宣传活动,共同树立安全文明意识,维护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坚持“精益求精”维修理念,3000天里共开展134次换轨大型施工作业,累计更换钢轨长度超2公里;完成52列次架修;对信号系统进行了系统升级43次、技术改造32次。服务设备设施故障率、列车晚点列次均保持较低位,4条线路的服务设备可靠度达到99.92%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苏州轨道交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运营质量。1号线先后进行了16次运能“提速升级”,服务时间延长了2小时34分钟,最短行车间隔缩短了6分30秒,每日开行电客车平均增加了227列次,有效提升运能,降低高峰时期重点车站、重点区段客流密度。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广泛推广移动支付功能,全线网共设2036台扫码闸机,大幅度提升车站的通行效率。不断完善公共设施服务,建立轨交图书馆、母婴室等便民设备设施,落实“多乘多惠”票价政策,搭建“互联网+”乘车服务平台,开展“车站是窗口,列车是社区”“三进”等活动。
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更多市民日常出行的第一选择。随着苏州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的全面实施,苏州轨道交通将进入初步成网转向加速成网的关键时期。预计到2024年左右,苏州轨道交通9条线路将全部建成,运营总里程将达到352.5公里,线网日均客流将超400万人次,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接近一半。届时,苏州将形成“四横三纵两联”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苏州轨道交通将加快构建更加安全高效、舒适便捷、智能立体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改善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苏州城市能级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