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地铁课堂
-
媒体报道
-
专题活动
为百姓办实事,轨道交通始终在路上。
近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便民杯”优质服务竞赛传来喜讯,轨道交通集团在第三期考评中取得佳绩,首次同时荣获“12345”热线和“寒山闻钟”论坛流动红旗。今天,就带领市民乘客转到幕后,了解下电话另一头,网络那一端苏州轨道交通365天便民服务的那些事。
连年翻番
公众服务面广量大
“进公司6年,开通的地铁从2条变成了5条,另外还有4条线路在建,日均客运量已经超过120万人次,轨道交通的受益人群越多,各类服务需求也就越多。”作为集团公众服务管理人员的李芳感受很深,近两年工作量翻了一倍都不止,“根据规划,今后将开建运营更多线路,市民的问询服务会越来越多”。
2016年,集团通过“12345”热线和“寒山闻钟”论坛两个平台合计受理回复市民需求3859单,到2020年直线上升至7459单,几乎翻了一番。2021年,处办量再创新高,截至9月,“12345”热线工单6308件,“寒山闻钟”论坛工单1406件,同比分别增长了97.56%和45.85%,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和。此外,集团69899000服务热线2020年接听市民电话问询33133个,同样也在持续上涨,热线班组实行三班两运转,从清晨一直忙碌到深夜。
(2016年至2021年受理量变化)
你问我答
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
这几年来,市民对于公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和帮助。
“这方面,我们也动了不少脑筋,2018年,集团官网专门开设了“广济南社区”,市民可以用电脑访问,还能通过手机从官方微信、苏e行App直接登陆,随时与我们联系,不管是规划、建设还是运营服务方面的问题,我们都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处理,并给予专业答复。”运管中心便民服务员王春说。
(69899000服务热线)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已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公众服务网络,连通12345便民热线、寒山闻钟、数字城管、公众监督、阳光信访、服务热线、广济南社区等主要平台,为市民乘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内则搭建起了与外部平台相适应的管理网络,以信息化智能化实现工单受理、派发、办理、审批等全过程管理。2020年,集团又推出了“主办”“会办”“批办”联动监管制度,对跨部门疑难工单跟踪督办、闭环管理,切实提高了回复质量和时效,工单处办及时率、市民满意率有效提升,在市级考评中名列前茅。
办实事好事
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自轨道交通开通运营以来,每年夏天都是投诉建议的高峰时段,其中车站和车厢空调温度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热,众口难调,各执一词,甚至有市民在论坛上发生了“争论”。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集团便民服务员有意识对市民诉求进行了梳理、分类和总结,为运营部门制定调整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对出风口风向、风力、温度曲线作出多次调整优化后,于去年7月在全省首推 “同车不同温”的空调模式,每辆列车首、尾两节车厢设为“弱冷”,其余车厢设为“强冷”,乘客可以各取所需。一经推出,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相关投诉量也降低了70%。
(冷暖车厢)
这些年来,苏州轨道交通悉心听取民意,共筑同心圆,像国内首推重大节假日24小时不间断运营、苏e行扫码进站等都是惠及百姓民生的实事好事。
最熟悉的陌生人
7*24小时永远在线上
作为便民服务窗口,轨道交通公众服务团队是没有休息天概念的,全年365天都有人员在岗。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总共完成1236件公众服务工单的受理和回复工作。
(公众服务团队)
“有一张井盖缺失的紧急工单,需要尽快处理一下。”
“好的,我马上处理。”
负责建设板块工单处办的钟蔚又一次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路面井盖缺失极易造成行人遇险,他一骨碌跳下床来,迅速电话调度,联络施工单位核实现场,紧急处置,前后用时仅1个小时。
“有时候觉得手机就像个手雷,双休天节假日在家也不定心,时常担心遗漏工单造成超时,时不时会掏出手机看一眼”钟蔚说,“处理好一件工单不难,难的是处理好每一件,克服日复一日的倦怠感,365天、7*24小时的坚持,是对每一个公众服务人员责任心的巨大考验。幸运的是,市民对轨道交通给予很大关注与支持,经常会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改进。”事实上,每位便民服务员都有因工作结缘又不曾谋面的热心市民,而他们自己也成了市民心中值得信赖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已开通5条线,6、7、8、S1等4线在建,新一轮建设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之中。苏州轨道交通将进一步优化公众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市民乘客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力打造便民为民的“最美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