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获颁詹天佑大奖

9月5日,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揭晓,共有42项土木工程获奖,其中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位列其中。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全长42.042公里,全线设地下站35座。项目首创古城区富水粉细砂地层盾构穿越建筑群和盾构直接切削桥梁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成套技术,研发“带箱式转换巨型框支柱-剪力墙”新型结构、创建数字化车辆检修平台、研创快速铺轨成套技术,实现了古城保护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完美融合。

2号线及延伸线施工过程中,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者攻坚克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盾构机在富水软弱地层中长距离、连续密集穿越570栋各类建筑物,其中包括山塘街“玉涵堂”等文保建筑;通过探索地层变形力学特征、研发新型同步注浆浆液和泡沫剂、编制盾构施工技术指南,对穿越建筑物沉降进行纵向动态分区控制,最终实现所有建筑物沉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盾构切削广济桥是2号线施工中的一大创新。山塘街站—石路站区间盾构推进时,需穿越地处交通要道的广济桥,途中共有14根直径1—1.2m的巨型灌注桩侵入区间隧道。原设计采用“拆桥—拔桩—重建”传统工法,为减少对公共交通、周边环境的长期干扰,项目创新实施了盾构机直接全断面切削穿越大直径桩群的办法,节约工程费用约1085万元,减少工期4个月。此外,在苏州火车站—山塘街区间通过成套技术研发,完成了国内首次成功穿越正在运营中的高速铁路,创造了高铁线路沉隆变形不超过1mm的成绩。

当前,苏州轨道交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6、7、8号线,10号线(苏虞张段)及2、4、7号延伸线等7线共建,轨道集团将以此次2号线及延伸线工程获颁詹天佑奖为新契机,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持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以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创优。

文字: 安全质量处 韦刚,林章虎,查红星

摄影: 安全质量处 韦刚

编辑: 党群宣传处(统战工作处、融媒体中心) 杨靖桐、赵丽

审核: 党群宣传处(统战工作处、融媒体中心) 朱东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