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地铁课堂
-
媒体报道
-
专题活动
随着临顿河悬桥开始复建,苏州地铁6号线工程周边管线、市政恢复工作目前进入攻坚阶段。据估算,全长36公里的6号线,涉及迁改的管线总长度达6000多公里。
查清摸透“生命线”
管线迁改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工程师范旭阳介绍,为了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在地铁施工的同时必须充分保证供电、供水、燃气、排污、通信、排水等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
拙政园站施工现场俯瞰图
由于地下管线种类众多、产权复杂,迁改之前轨道建设公司首先要与各类管线产权单位充分对接沟通,对影响车站范围内的管线现状进行探挖摸排,包括管线的走向、数量,管线的性质、材质、埋深,以及管井、阀门开关控制位置等。其中,拙政园站、悬桥巷站、临顿路站及苏州大学站等车站,由于地下管线历史久远,分布情况缺少相关资料,只能通过每隔3米进行人工探挖的方式,摸清管线情况。
严防死守“安全线”
“管线迁改必须像绣花般细心。”范旭阳说。管线迁改时一旦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周边居民生命安全。例如,污水管不仅埋地较深,还常常含有毒气体;电力管线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触电事故或者造成跳闸断电,影响城市电网运行;燃气管线则会有燃气泄漏的风险。对此,每一类管线迁改前都要制定管线分期改迁方案、绘制施工图及应急预案,如果涉及深基坑等危大工程施工作业,还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且进行专家论证。
在实际施工中,有时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设置新的管线。6号线拙政园、悬桥巷等站点局部侵入临顿河河道,施工时需临时填埋占用河道。为了保障汛期安全,在临顿河保留了两处干河区域,并设置了临时泵房,采用直径1.5米的钢管联通被阻断的河流,以便及时将干河内的涝水排放至西北街河、干将河。
维持城市“通行线”
更考验耐心的是,如此错综复杂的管线迁改还要重复多次。6号线古城区段施工中,为了尽可能保障日常通行,采取了分期、分区施工方式,对道路进行多次导改,在提供一定通行条件的同时,也为施工作业腾挪出一定空间。以临顿路站为例,干将路、临顿路周边道路为此反复导改了至少20次,相关管线也跟随道路导改进行多次临时迁改。
临顿路站施工现场俯瞰图
按照施工计划,临顿河悬桥将于今年7月下旬完成桥梁复建。“在所有土建施工完成、永久管线迁改到位后,就进行整体的道路恢复,尽可能早日还路于民。”范旭阳说。
来源丨党群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建设公司,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