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新闻眼 | 苏州地铁代建高铁北站产业商务配套工程,刷新多项纪录

今年上半年,由苏州地铁代建的高铁苏州北站产业商务配套工程(地下配套)正式开工。该项目是苏州北站综合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支撑北站打造集高铁、城铁、市域铁及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开工以来,苏州地铁建设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创新技术与管理手段,逐一攻克难关、刷新纪录,有序推动工程建设向前迈进。

前期协调,精密管线迁改与多方沟通破局。城通路地处高铁新城核心区,地下管线密集,包括弱电管线、给水管、雨污水管、电力通道及燃气管等,需在封闭施工前完成迁改。同时,交通疏解和征地拆迁涉及多个产权单位与小业主地块,协调难度大。“我们成立专班组,紧盯每日进展,与相城区政府、交警部门及产权单位紧密协作,制定详细迁改方案,”市域公司项目工程师李杰说,“交通疏解方案于5月7日开工前完成评审并安装正式围挡。今年6月,弱电管线和自来水管已迁改完成。”

深基坑防护,三重支护体系攻克苏州最深纪录。该项目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工程范围涉及微承压水层和承压水层,土层包括素填土、黏土、粉土及粉质黏土,深度变化大,施工现场紧邻高层建筑群,其中围护结构距离周边建设最小距离仅4.14米。建设团队采用“地下连续墙+多道混凝土支撑+80米深TRD止水帷幕”复合支护体系,创下苏州TRD及地连墙设计深度之最。同时构建三重降水系统,通过“隔断+补偿”双重保护机制,配合全方位自动化监测,确保38.65米深基坑施工安全,刷新苏州基坑开挖纪录。

大直径隧道,毫米级控制下穿京沪高铁。盾构隧道需下穿京沪高铁,与高铁桩基最小净距仅5.2米,地层变形控制精度要求毫米级。隧道采用 7.9 米大直径设计,是苏州城轨最大直径。“该隧道不仅要承担地铁通行功能,还需整合综合管廊、应急通道等多重功能,大直径断面能满足双线轨道和管线敷设的空间需求,远期还可预留扩容条件。”工程项目经理惠海鹏说,“为减小盾构施工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需同步采用隔离桩支护、袖阀管注浆加固等组合措施,构建多重安全屏障。”

智慧管控,数字孪生平台护航安全施工。工程交叉施工多、风险高,需实时监控基坑变形、管线迁改及盾构进度,传统管理难以应对密集建筑群和高铁安全要求,建设团队搭建BIM+GIS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智慧化管控。平台将施工现场数字化建模,集成地质数据、管线布局及周边建筑(如清华紫光大厦三维模型),实现风险预警可视化,并按照安全生产“六化”要求,严格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高铁苏州北站产业商务配套工程(地下配套)项目,承载着城市发展和长三角交通网络强化的使命。当前,项目正聚焦管线工程施工、富临南河桥拆除加固、围护结构TRD 止水帷幕施工。后续,建设团队将有序组织施工,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力争在2027年按时完工,助力苏州北站成为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来源丨市域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数字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