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听,轨道交通人这样说

截至目前,苏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1公里,日均客流约90万人次;在建3号线、5号线,总里程89.3公里;即将开建的6号线、7号线、8号线及S1线,建设总里程137公里。

支撑推动苏州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是7000多名参与建设和运营的轨道交通人。作为一个集体,轨道交通集团已先后荣获180多项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其中有50多位个人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荣誉称号。回顾过往的成绩,他们倍感荣耀;展望未来的路程,他们信心坚定。听,他们这样说——


飞行筑巢 助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讲述人:蔡荣(市域一号线公司)

我出生于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龄。

2003年大学毕业,我来到苏州这座古老、美丽、充满想象力的城市,踏上苏州轨道交通的筹建之旅。2007年底,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也是全国第14个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为了验证苏州粉土粉砂地层的施工适应性,我们在2号线平泷路东站测试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当时只见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四处渗漏、坑底水流纵横,一时陷入了沉思:难道苏州不适合建设轨道交通?

我们没有放弃,连夜组织技术人员分析研究适合苏州地质的施工工法,最终确定了以地下连续墙为主要围护形式、坑外接缝采用旋喷桩止水的总体思路,并在后续施工中总结出“掏槽检缝”“首道采用砼支撑”“加强监控量测”等方法,保障了轨道交通施工安全。

今年8月,第三轮建设规划获批,根据工作要求,我带领S1线公司的35名同事已奔赴昆山。我们立志做一群飞行筑巢的建设者,为沪苏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助力,为满足苏州百姓绿色出行的新需求助力。


7年情缘我在苏轨收获事业和爱情

讲述人:徐蓉蓉(运营分公司)

怀着对烟雨江南的向往,我来到了诗情画意的苏州。怀着对地下宫殿的好奇,我走进了年轻精致的苏轨,至今已7年。

我仍然记得第一次收到乘客表扬的欣喜。那是一个严冬的早高峰,一位女乘客突然晕倒了,我和同事迅速找来床、被子、热水袋,并给她喂了温水,直至乘客家人将其安全接离。没想到,几天后乘客送来了锦旗。我欣喜无比,还专门打电话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报喜。

我也记得第一次被投诉时的不安。那一次,我制止了一名男乘客用塑料袋携带金鱼进站的行为,第二天就被投诉了。我虽然委屈,但在站长和老员工的帮助下,认识到乘客投诉我,是因为我机械地执行规定,没有把乘客需求放在首位。于是,我与班组同事探讨如何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临顿路站“爱心鱼缸”服务由此诞生。

在苏州轨道交通,我还收获了爱情和家庭。我爱温暖的小家,也爱苏州这座城市。我愿做轨道上的小小螺丝钉,为苏城百姓出行加速。


●金春荣(建设分公司):

作为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者,我倍感骄傲。明年苏州将进入“六线并举”建设高峰期,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折不扣完成轨道交通建设任务。

●赵兰图(机电中心):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和同事们正在着力构建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打造平安轨交而努力。

●李辉(资源开发分公司):

很荣幸赶上了轨道交通时代,也很自豪能够为轨道交通资源开发事业挥洒自己的青春。

●路靓(总工室):

过去,我经历了苏州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从无到有的过程;未来,我会专心编制档案,留下轨道交通建设的珍贵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