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苏州市轨道交通S1线多项技术助推城市更新

今天(4月13日)上午,随着土建02标渔家灯火站首幅地下连续墙顺利成槽,苏州轨道交通S1线渔家灯火站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至此,包括渔家灯火站在内,S1线全线28个站点,已有鹿城路站、洞庭湖路站、莲湖公园站共4个站点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渔家灯火站施工现场

S1线全长41.25公里,均为地下线,设站28座,平均站间距1.5公里,线路起点与苏州3号线终点站唯亭站衔接,终点与上海11号线花桥站换乘。沿途经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巴城镇、高新区、中心城区、开发区、陆家镇、花桥经济开发区等区域,预留至太仓南站的支线。S1线工程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1月底建成。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全线28个车站将全部开工。

苏州市轨交S1线06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宏飞在示范点鹿城路站介绍项目情况

据苏州轨道交通市域一号线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荣介绍,与苏州已经开通运行和正在建设中的轨交线相比,S1线具有途经区域地质变化大、软土分布广的特点,尤其存在淤泥质土深厚、粉土粉砂层明显,承压水与微承压水连通等多重风险叠加。“地质变形周期长,施工难度大,而且后期的维保压力也比较大,这就需要通盘考虑。我们先后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实地调研并组织专家研究论证,从设备选型、施工方案、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落实保障措施,让施工全过程可控。”

鹿城路站施工现场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S1线采用全过程运用BIM模型预控技术、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新型结构设计和降水方案、自动化监测手段以及创新安全举措等多种技术和措施,其中多项技术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中首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1线穿过铁路6次,河流61条,桥梁41座,其中拆建桥梁27座,是目前苏州下穿铁路、河流、桥梁最多的轨交线。

鹿城路站施工现场

S1线全线28个站点,其中在昆山境内有26个。全线贯穿昆山巴城镇、高新区、中心城区、开发区、陆家镇、花桥经济开发区等多个区域,推进轨交站点与地面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是昆山境内S1线建设的特点,S1线还承担着代建部分与地铁站密切相连的地下综合城市管廊的重任,成为昆山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

昆山“五区一线”示意图

在最新的《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突出功能区统筹发展,将规划建设青阳港滨水城市中心、杜克智谷小镇科创中心、昆山南站城市门户、朝阳路商业中心、亭林园传统文化集聚区和轨道交通S1线走廊等“五区一线”。其中,S1线走廊将其他几个功能区串珠成链,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极具特色的“城市客厅”。

S1线60分钟经济圈

建成后的S1线,不仅是昆山市东西向公共交通走廊,还将苏州和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无缝对接,同时完善S1线60分钟经济圈,有力地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进程。(张红军、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