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的公告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

行业类别:〔F532〕轨道交通;

项目性质:新建;

法人:周明保;

建设地点:苏州市

生产规模:工程全长26.557km,其中高架线长7.058km,地下线长18.709km、过渡段长0.79km。全线设22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7座。新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清塘主变电站和施家主变电站。

占地面积:51.9757hm2

职工人数:1398人;

工作制度:年工作日为365天,生产实行二班制运转,每天运行18小时,则年运行时数为6570小时;

投资总额:本工程实际总投资155.0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3819.62万元,占总投资的3.47%;

投产日期:2013年12月投产。

2、项目建设内容

工程线路全长26.557km,其中高架线长7.058km,地下线长18.709km、过渡段长0.79km。全线设22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7座。新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清塘主变电站和施家主变电站。本工程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本工程建设内容一览表

工程类别

名称

环评建设内容

实际建设内容

备注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主体工程

总长

26.386km

26.577km

线路总长度增加了0.171km

高架段

6.57km

7.058km

地下段

19.146km

18.709km

敞开段

0.67km

0.79km

车站

22

高架5

22

高架5

/

地下站17

地下站17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

1座,占地27.3hm2

1座,占地29.4hm2

占地面积增加了2.1hm2

辅助工程

主变电站

新建苏州火车站主变,1

新建施家主变,1

仅名称变化

新建宝带西路主变,1

新建清塘主变,1

仅名称变化

3、主体工程建设内容与环评一致性

本工程的实际建设内容和规模与环评阶段相比基本一致,变更之处如下:

1、与环评阶段相比,工程线路的敷设有三处存在摆动,分别为:

DK0+000~DK3+330,起点段,最大摆动处约600m,线路摆动使环评中大树下大湾村、安浜上、蒋家村三处敏感点调出影响范围,新增大湾小学、宋家楼二处敏感点。

DK9+900~DK10+900,陆幕站~平泷路东站段,最大摆动处约58m,该段线路摆动所涉及的敏感点相对环评阶段没有变化,敏感点与线路距离有相应调整。

DK19+850~DK20+650,桐泾公园站~友联站段,最大摆动处约50m,该段线路摆动所涉及的敏感点相对环评阶段没有变化,敏感点与线路距离有相应调整。

2、车站位置发生移动的站点共13处,其中引起敏感点变化的站点共1处:石路站位置调整后减少了丁家巷12号、金阊区医院住院部,具体站点、移动位置以及引起的敏感点变化见表2。

表2 位置发生移动的车站一览表

实际

环评

站台型式

变化情况

引起敏感点变化

站名

中心桩号

站名

中心桩号

增加

减少

高铁苏州北站

DK0+319.327

苏州高速站站

AK0+480.000

地下站

站位向东南侧移动93m

/

/

大湾站

DK1+738.000

相城大道站

AK2+300.000

高架站

站位向东北侧移动572m

/

/

富元路站

DK3+711.000

富阳路站

AK3+910.000

高架站

站位向北侧移动296m

/

/

蠡口站

AK3+910.000

安元路站

AK4+953.000

高架站

站位向南移动391m

/

/

石路站

DK15+548.032

石路站

AK15+676.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北侧移动94m

/

丁家巷12

金阊区医院住院部

三香广场站

DK17+222.000

三香广场站

AK17+158.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南侧移动116m

/

/

劳动路站

DK17+852.000

劳动路站

AK17+951.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北侧移动75m

/

/

胥江路站

DK18+627.000

胥江路站

AK18+686.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北侧移动33m

/

/

桐泾公园站

DK19+343.000

桐泾公园站

AK19+396.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北侧移动26m

/

/

友联站

DK20+664.000

长吴路站

AK20+690.000

地下站

站位向西侧移动36m

/

/

新家桥站站

DK22+772.025

旺吴路

AK22+805.000

地下站

站位向北侧移动42m

/

/

石湖东路站站

DK24+417.566

石湖路

AK24+380.000

地下站

站位向东移动27m

/

/

宝带桥南站

DK26+096.014

迎春南路站

AK26+096.000

地下站

站位向东移动217m

/

/

二、环保执行情况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废水:工程施工现场布置了沉淀池和排水沟,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经沉淀、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施工生活污水设置移动厕所收集后接入市政管网。

本工程陆慕站以北线路位于阳澄湖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内,线路距二级保护区约1km。在准保护区范围内施工时,施工人员临时驻地设置移动厕所,生活污水经移动厕所收集后接入污水管网。施工场地设置了临时沉沙池,含泥沙的雨水、施工的泥浆废水经沉沙池沉淀后排入雨水管网,所有施工废水不排入周围水体。经监理人员调查巡视,未发生施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北河泾、蠡塘河等阳澄湖入湖河流的现象,工程施工未对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区产生影响。

施工区域出口设置了洗车槽,洗车废水经排水沟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对现场施工产生的剩余油料进行收集,存放于油料库,并对油料库进行了防渗处理,没有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

对施工现场和进出道路进行整平和硬化,施工现场和道路内没有积水现象。

地下水: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委托江苏河海工程技术总公司和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高铁苏州北站、陆慕站、苏州火车站、劳动路站、盘蠡路站和宝带桥南站共6个地下车站的地下水位进行了监测。

噪声:施工单位制定了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教育,提高了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施工期间没有发生长时间鸣笛、大声喧哗、乱扔模板、拖铁器等扰民现象;选用无声振捣棒进行浇筑砼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6:00~22:00进行。夜间不进行钻孔、打桩、打夯等高噪音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扰民;选用低噪声和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对具有强噪声的施工机械作业点设置在临设封闭工棚内,远离了居民点;施工单位在车站、风亭等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界采用50mm厚、2.3m高夹芯板进行现场围蔽见。

振动:施工期间选择了振动强度较小的机械进行施工;施工时,对产生振动强度较大的施工安排在7:00~12:00和14:00~20:00,减少了对居民休息的影响。对直接下穿的菱塘新村、三香花园、银桥新村、胥虹苑、友联二村、名君别院等可能造成的房屋开裂、地面沉降等影响采取了加固等措施。

废气:定期派专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进行维修保养,减少了油烟废气的产生;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废弃建筑材料、沥青、油毡和生活垃圾进行燃烧现象;对土石方、水泥等细颗料散体材料的运输和堆放采用彩条布进行遮盖,卸装过程小心轻放,减少材料抛洒,事后对场地进行清扫;在施工场地大门处设置车辆冲洗处,对进出车辆车轮和地盘进行清洗,减少了扬尘;施工场地配备了洒水车,在开挖、钻孔作业时对干燥断面洒水,保持作业面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表土松散干涸的场地进行洒水;回填土方时进行洒水降尘,并对回填土进行压实整平。对施工场地进行整平、硬化(见图5.5-4、图5.5-5),施工场地不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减少了扬尘的产生;运输车不超量运载、运载工程土方最高点不超过车辆槽上沿50cm,边缘低于车辆槽帮上沿10cm,装载建筑渣土或其它散装材料不超过槽帮上沿,并对车顶进行了遮盖。

固废:对于工程弃土弃渣,建设单位委托了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时收集清运,施工期弃土主要运往太平车辆段弃土场、苏震桃弃土场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在生活区和施工区设置垃圾桶统一收集,并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经环境监理人员巡视发现,施工人员没有随地乱扔的行为。

生态:工程弃土(渣)集中堆放至指定场所,并对弃土采取压实、覆盖等措施,防止了水土流失;建设单位与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弃土处置协议,对弃土和建筑垃圾进行统一清运处理。对施工后坡地进行绿化、修建砌石护坡等措施。在工程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对开挖地段及时进行了平整,对地面进行绿化恢复或硬化处理。

2.试生产期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噪声防治措施:

本工程采用声学性能优良的B型轨道列车、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对风机和冷却塔进行合理选型、选址,从源头上降低噪声影响。对高架段沿线24处敏感点安装3.2m高、长度共计12538延米的直立型声屏障。对全线17座地下站风亭共设置239处金属外壳或结构式消声器。

环境振动防治措施:

本工程选择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定期对轮轨维护、保养、打磨,全线均铺设无缝线路,减少了列车通过时的振动源。对振动敏感地段设置了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5147延米、中量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806延米、钢弹簧浮置板道床960延米、Ⅳ型轨道减振器扣件2660延米、Ⅲ型轨道减振器扣件4356延米进行减振,占全线长度的26.2%。

废水防治措施:

本工程运营期废水与污水依托市政管网实行分流制排放。

各车站及车辆段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进而排入相城污水处理厂、娄江污水处理厂、福星污水处理厂、吴中城南污水处理厂。车辆段检修废水采用处理能力70m3/日的含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主要工艺为隔油、气浮,出水排入中水池,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进而排入渭塘污水处理厂。车辆段洗车废水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后储存于中水池中,回用于洗车。

废气防治措施:

本工程排风亭15m范围内没有敏感建筑,风亭出风口背向敏感目标设置,根据周围敏感目标情况设置高、低风亭,风亭周围进行绿化覆盖。

车辆段职工食堂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设有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净化处理后,通过排烟井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轻微;

列车采用不锈钢车体,车辆段内未设油漆库;列车采用镍镉免维护蓄电池,使用过程中仅是充放电、更换,无补液、维修工作,不产生酸雾气。

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本工程主变电站调查范围内不存在电磁敏感点。沿线居民全部采用有线电视,电视信号不会受到本工程电磁辐射的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对于本工程涉及临时占地在工程竣工后都进行了生态恢复,尽量使其回复到原有地貌环境;对于工程永久占地,不但进行了绿化,而且在设计上尽量使得工程建筑和周边的绿化能够符合自然景观或者城市景观的观赏需求。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本工程运营管理单位与苏州映宇骏企业服务有限公司(高铁苏州北站~山塘街站)、苏州工业园区水天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石路站~宝带桥南站)签订垃圾收集清运合同协议书,对各车站(除广济南路站,广济南路站垃圾清运并入苏州轨道1号线工程)垃圾进行收集清运。工程运营产生的危险废物物由运营管理中心物资部统一收集,并在车辆段内设专用的危险废物储存房分类分装,目前工程处于运营初期,还未产生危险废弃物。

3、其他相关环保要求落实情况

(1)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本工程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运营管理单位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事故应急制度,设置了系统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三、环境管理情况

我公司制定了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运营期配备有职责明确、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设置有专职人员负责本线的环境管理、绿化以及车辆段污水处理等日常工作。同时,为促进环境与公司生产协调发展,防止运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公司发展的长期规划,设立了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并制定《环境管理运行控制要求》。

四、验收调查情况

在试生产期间,我公司委托了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苏核辐射监测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试运营期噪声、振动、水、大气、电磁等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验收调查结论为: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营期间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中要求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施。 


联系人:乔立国  0512-69899159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2月11日


附件: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