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轨道上的苏州”跑出加速度
4月28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年来,“轨道上的苏州”建设不断提速,已开通运营5条线路,总里程210公里。轨道交通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今年年初苏州城建交通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苏州要进一步增强轨道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谋划全市轨道交通“一张大网”,为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十年磨一剑

轨道交通由线到网提升城市能级

连日来,苏州“地铁达人”翁国良忙个不停,加班加点赶制他的第四版《苏州地铁全攻略》,为苏州轨道交通建设15周年、运营1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今年78岁的翁国良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自1号线开通以来,翁国良便通过实地走访开始编写系列《苏州地铁全攻略》,至今已更新到第四版。“我做攻略的目的是想方便大家,等明年S1线开通,苏州和上海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用我编写的小册子,上海人来苏州或苏州人去上海,换乘都很方便!”

和翁国良一样,无数人见证了苏州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2002年,苏州启动轨道交通线网的研究与规划。2007年2月,苏州市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同年12月1号线开工,于2012年4月提前运营。随后几年,2号线及延伸线、4号线及支线、3号线、5号线也陆续开通运营。苏州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开通运营、首个实现网络化运营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从无到有,由线入网,苏州轨道交通绽放无限精彩。报告文学《龙舞天堂》中写到,苏州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从此多了一条“龙”——一条在苏城地下风雨无阻潜行的钢铁巨龙,一条给苏城百姓出行带来便捷的现代巨龙,一条为苏城新的跨越增添活力的科技之龙。新苏州人刘琳琳对此深有感触。从事保险销售的刘琳琳几年前安家在姑苏区,旁边就是地铁2号线胥江路站,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广场。从家出发到公司,乘坐2号线转1号线,总共10来站,半个小时就能到,非常方便。“在地铁上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刷手机、打电话。地铁能到的情况下,我都会选择乘地铁去拜访客户。”

越织越密的轨道交通网,给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升了苏州的城市能级。截至目前,苏州获批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包括8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1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372公里。其中,S1线作为首条和上海轨道交通网实现对接的线路,是苏州“四横三纵两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铭说,自2012年1号线运营以来,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推进实施,苏州初步构建起服务市域、连接上海的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地位。

打好“组合拳”

把贴心服务和诗意生活带给百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4月5日,随着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辉富有磁性的朗读,苏州轨道交通《乘着地铁去读诗》栏目推出新一期内容。本期的主题是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乘客在地铁上即可跟随朗读者的讲解领略唐代苏州城的繁华和富庶。

“用声音了解和认识苏州,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网友“莹”在本期节目后留言表达其对苏州的喜爱之情,“苏州是一座充满无限活力和魅力的城市,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打好“组合拳”,把贴心服务和诗意生活带给乘客,是苏州轨道交通的孜孜追求。近年来,苏州轨道交通立足于苏州城市发展大格局,做好精致服务小细节,不断推动着轨道运营发展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有力促进地铁服务与城市风貌交织相融。

提升服务品质要有用户思维和客户导向。苏州轨道交通围绕群众所需,开展了14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面向群众征集17个“惠民利民微实事”项目;在国内首创“无理由退票”、省内首推电客车空调“同车不同温”模式、实施“多乘多惠”票价、票卡积分优惠等政策;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APP购票支付功能、试点语音识别购票功能。

出行便不便利,乘客最有发言权。家住相城区的洪良成常常在周末带上妻女,乘坐4号线直达同里,在古镇悠闲地逛上半天,或者在沿途的某一站下来,领略站厅“诗意江南”的惬意风情。像洪良成这样周末乘地铁“一日游”的市民越来越多。“从市区到同里 只要四五十分钟,比开车还方便。”

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苏州轨道交通日均客流从最初的10万人次逐渐增加到120万人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连续9年保持99.99%,列车准点率连续4年超99.97%,行车指标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服务提升只是第一步,苏州轨道交通还全力打造轨道文旅独特体验。5号线起始站点分别位于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太湖香山站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阳澄湖南站,中间串起苏州高新区、古城区,也被誉为苏州“最美”地铁线。太湖度假区文体旅游局局长戴小林介绍,5号线开通以前,孙武路、环太湖大道等主干道堵得厉害,外面车进不来,里面车出不去。地铁开通后,选择地铁出行的游客明显增多,太湖香山站也成了5号线客流最大的车站。“度假区为此专门开设了接驳公交,将地铁站点与太湖岸线旁的景区、酒店‘串珠成线’,为游客提供‘地铁+公交’的无缝衔接。”

轨道交通是服务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万智慧介绍,苏州轨道交通利用地铁周边文旅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地铁文化,建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地铁,成为苏州形象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

锚定新目标

让“轨道上的苏州”加速奔跑

过去10年,苏州轨道交通已然绽放精彩,未来,还将更加精彩。

今年初召开的苏州城建交通工作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轨道交通是“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

翻开《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一个全新的“轨道上的苏州”清晰可见。《规划》明确“区域一体化先锋,古城新活力引擎”新定位,落实“四网融合、站城融合、数字融合”三大策略,构建“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四位一体”的业务格局,为未来一段时间苏州轨道交通建设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苏州轨道交通将整合轨道资源,优化线网布局,构建“覆盖城市、连接市郊、串联城际、对接国铁”的“四网融合、一票通城”轨道交通体系。“十四五”期间,还将陆续开通6、7、8号线及S1线,新开建2、4、7号线延伸线,推动第四期建设规划报批,力争迈入350公里的网络化运营时代。

“互联互通”是建设“轨道上的苏州”的重要一环。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振康介绍,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已实现与上海、南京、无锡等长三角区域城市以及石家庄、南昌等其他省市共1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乘车码互通,累计为108万人次提供跨城出行服务,大幅提升用户的异地乘车体验。

金铭表示,为进一步强化与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十四五”期间,苏州除了目前在建的S1线对接上海11号线,还系统谋划多条市域快线向东对接上海,以实现苏州主城区与上海虹桥枢纽、上海主城区之间以及沪苏毗邻地区的轨交线路快速直达。同时,向西规划研究市域快线等连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实现苏州市区与硕放机场之间的直达联系。苏州轨道交通锁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航向,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精细化管理,推动站城一体化开发,提升轨道附属资源商业价值,打造便利、快捷、舒适的轨道生活圈。此外,倾力打造“站城一体、功能复合、产业创新、低碳生态”的TOD项目,将苏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TOD典范城市。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认为,交通对接有利于减少区划分割、缩短物流距离,从而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准点舒适、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各地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苏州为此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实践,未来,“轨道上的苏州”将加速奔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