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打造地铁“百年老字号”

讲述人:朱东岭,苏州轨道集团地铁空间文化顶层设计小组成员

地铁如今不再只是一个公共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个重要载体。苏州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苏州地铁自建设之初,在公共空间的文化设计上便秉承“一线一主题,一站一景”的设计原则,注重融入江南文化元素,主动承担起了展示和传承江南文化的社会责任。

例如,5号线灵岩山站内梁柱上的花纹图案,是设计人员多番查阅古典园林资料后精心挑选出来的,以充分体现苏州文化的内涵;1、3号线换乘站东方之门站的设计则旨在展现苏州的现代文明,不仅将东方之门的建筑形态融入到站厅空间,还通过镶嵌彩绘铝板、结合LED灯珠,呈现出梦幻的星空效果,给地下空间增加灵动和趣味性。

不仅如此,5号线还进行了文化品牌的深度开发,围绕“水韵姑苏,最美窗口”主题,打造成为国内首条全场景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助力讲好江南文化的“苏州故事”,因此举入选了“2021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项目”。硬件方面,5号线不仅推出了太湖香山、索山桥西及阳澄湖南等3个特色车站,还打造了太湖主题文化列车,并与苏州市文联合作,将180幅苏州名家书画作品通过全线1200多块灯箱进行展览,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软件方面,5号线发行了“苏工苏作”主题旅游票,开展了文旅语音播报试点等。功夫不负有心人,5号线如今已成为一个纽带,将线路周边原本分散的历史文化资源点串联了起来。

6、7、8号线的车站艺术设计,将努力突破“一面墙”的局限,更多地考虑打造立体式的、沉浸式的公共空间。比如,6号线拙政园站将给乘客带去身在园林般的感官体验。

为更好地打造“文化地铁”,2021年上半年,我们启动了沿线江南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项目,当年12月结题,形成了60多万字的《苏州轨道交通沿线江南文化资源调研报告》,并提出了《苏州轨道交通沿线江南文化开发利用研究》建议方案,对1-8号线的线路特色进行提炼,并对每条线路的主题特色车站、文化艺术车站和普通标准车站给出建议方案。

眼光再放远一点,地铁是“百年工程”,五十年、一百年后,地铁也是苏州的“老字号”。届时,带着时代印迹、人的气息的苏州地铁,不仅是江南文化元素或者标签的收集者和展示者,而且是融入苏州、构成苏州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