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棵趁着夜色“偷偷”搬家的树,它还好吗?

主人公: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分公司交通管线部副主任陈尧

在古城区里建地铁,环境复杂、难点重重,不允许出现一丁点儿事故。但也正因如此,会有许多故事发生。这是关于一棵树的故事。

地铁6号线是继1、4号线之后又一条横穿姑苏古城而过的地铁线路,其中有一站停靠苏州大学,车站位于苏大附一院和沧浪实小中间,是十梓街上出了名的拥堵路段。先不说车站土建过程中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的,单就最开始的绿化迁移就够陈尧大动脑筋了。绿化苗木清点、绿色银行选址、行政审批办理、迁移队伍确定、迁移时间及路线交由交警部门审批……车站施工范围内的一草一木都归他管,动了谁、搬了谁,流程都要清清楚楚。

“十梓街两旁的景观树木大多是法国梧桐,长势都很好,这给迁移工作出了第一个难题。”陈尧说,树高超出了周边电线杆的高度,10千伏的高压线有些直接从树枝的缝隙里穿过,若要移树木,就得首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万一树枝绕住了高压线,后果不堪设想,旁边还有医院和学校呢。”

为了不妨碍交通,绿化迁移必须在夜间完成。于是在2020年的某个凌晨,迁移工人乘着升降设备开始修剪可能会触及到高压线的枝桠,细心、耐心缺一不可,就像在做一台精细的脑科手术,需要时刻提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陷阱”。隐患消除完毕后的工作就轻松了许多,挖出树穴、包好树根、运上拖车,向“新家”出发。按照惯例,7点早高峰来临之前,晚上施工的痕迹就已被全部打扫干净。

用陈尧的话来说,这些梧桐仅仅只是“打头阵”的,真正的“大boss”还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那是一棵树龄约110年的朴树,植于顾廷龙故居东面,因为它所在的院落也属于拆迁范围,所以它的“搬家”也是必然。

可控保古树哪能说搬就搬?就好比是一位高龄老人,你需要给他换个养老院也得先检查检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估摸估摸他的身子骨受不受得起这趟路程吧。经过一系列的专家评审下来,又是某个凌晨,“朴树爷爷”开始了他的深夜搬家之旅,目的地是桐泾公园。“古树移植不是小事,还好朴树是直根系树木,切根的工程量不算太大。”陈尧说,当晚最关键的部分是运输,他们准备了一辆拖车、两辆吊车,设计了车辆的路线,古树从道前街途经新市路、胥江路后顺利到达桐泾路。现在“朴树爷爷”在公园里面颐养天年,舒意得很。

其实在苏州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古树迁移并不常见,大多以保护和“让路”为主,所以这为数不多、迫不得已的迁移行动,总能在建设者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样的还有2号线石路站建站前迁移的一棵百年广玉兰,现在只要你经过苏州市政府靠干将西路侧时留个心眼,便能看到它在那一角上郁郁葱葱、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