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梭金鸡湖,姑苏古城夜盘门,君到苏州最江南。
岁月如笔,流年有痕。时光如白驹过隙间,苏州市轨道交通迎来了“建设十五周年、运营十周年”生日,推出了“强弱冷车厢、无理由退票、通宵运营”等特色服务,深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同,走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
奋斗情怀,无限感慨。15年来,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江南文化”品牌号召,以“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舒畅”为己任,与全体建设者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一路栉风沐雨,开展三轮建设,开工9条、开通5条线路,“智慧轨道”、“沪苏同城化先锋,古城新活力引擎”踏上新征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作为一名中铁十局城轨公司建设者,能够在文化古城、江南水乡参建地铁项目,是我莫大的荣幸。我们的工地在风景秀丽的金鸡湖畔-5A级景区,亦是文创科创重区,需要修建的时代广场和右岸街两个车站仅相距471米。我们怀揣一份传承,坚守一份责任,鼓足一份勇气,紧跟业主步伐,诵读苏州诗词,探索江南文化,守望长三角价值,把“圆融文化精神”贯穿到施工中,用实际行动“为苏州加速,让城市精彩”,稳中求进助推进地铁建设。
回眸流金岁月—坚持绿色施工,树立为民理念。在苏州市工业园区融安街,中铁十局城轨公司8号线项目部院内,有一棵野生香樟树,它枝叶茂密,已成院内一景,也是建设者运动、憩息的场所。想当初,是保护这棵树的正常生长,还是建造更宽敞的办公楼,一度成为两难抉择。最终,建设者们不忘生态优先的建设使命,把办公楼的位置整体往西平移,让出大约400平方米的空间,让这颗香樟树得已继续已它挺拔的姿态,一同见证着这地铁建设的时代浪潮。不仅如此,为更好的利用绿色资源,我们还想了个妙招--为这棵香樟树特建了一座200平方的“口袋公园”,在其周围建设了一个文化休闲小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等等。并为这棵香樟树制定了一张“身份证”,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分享轨道交通建设者与这棵树的故事。
我们尊重一棵树的建设理念,正如我们尊重着江南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涵养和传承。施工中,我们把净化美化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施工在哪里,围挡就到哪里”作为文明施工的“保障墙”,2.5米高的围挡加自动化喷淋覆盖整个作业现场,外侧的公益广告、文明标语悬挂醒目,既满足施工又不乏美感。
勇扛社会责任—注重路地关系,开展利民行动。我们承建的时代广场站为开通的地铁1号线换乘站,位于商业中心,人流量较大,为方便居民通行,我们尽量缩小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噪音,最大限度的给行人让路,为城市减压。我们战雨天、抢晴天,防疫情,抢修5米人非道路,保护周边树木,在树根四周铺上绿化草皮,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对晋合广场西侧一处景观池进行临时围闭,保护行人安全,并对新未来社区内的路面坑洼路段修复。此举也受到金鸡湖街道新未来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黄鹤的好评,感激的说:“居民下雨好走多啦!”
我们还借助中秋国庆等节日,以传统书信方式,表达对广大业主、居民朋友的歉意,介绍了建设者背井离乡的不易,并公示了沟通电话,做好居民解释工作。以信传诚,用最古普的方式,抒发最诚挚的情谊。用我们平凡的身躯传递着不平凡的温情,将真情融入关怀,彰显地铁文化建设情怀。
激荡奋斗征程—发扬红色文化,建设惠民地铁。在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的指导下,我们与金鸡湖街道、胜浦街道等单位多次开展了对标学习,通过学习红色管家经验,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构建结对互动、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建新格局,努力创造有特色生命力的党建品牌。我们举办“苏州地铁党旗红,五比五创争先锋”大干活动和“群安员、青安岗”技能竞赛,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送祝福,送体检、核酸检测”等关爱行动,用执心、暖心、诚心,换取现场人员对工作的用心、专心、细心。我们以工程质量为主线,以安全生产为底线,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管控能力建设,确保项目安全优质、环保惠民、科学有序推进。我们绿色示范工地得到了政府奖励补助7万元。
“凡事过去,皆为序章”。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向过往致敬,向未来出发。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定义着值得期许的未来。让我们以更加顽强的坚守,继续前行,敢于向往,敢于奋斗,敢于争取,敢于改变,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当代苏州,风起江南。过去十五年,历史川流不息,感恩同行,融合.崇文!未来十五年,时代考卷常新,前行无惧,创新.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