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与城市
地铁,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交通大动脉,更是该地文化传播的时空走廊。城市的一花一果,鸟啼虫鸣,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情与生机。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地铁的缘故,变得触手可及,不再遥远。
现代城市给予人们的印象,似乎总与大自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脱节。乡情的传达和寄与并非缥缈空洞,相反,它是具体的,且广为流传的乡愁名篇。一边,彼人彼事彼味道,总不会缺席粉墙黛瓦下的逼仄巷道人家,略显斑驳的天井里紫藤、牵牛、爬山虎给人的小惊喜,将和风细雨与泥土芬芳一并准时传达;另一边,奇美太湖柔情与大气并蓄,让我们肆意享受着大自然的种种恩赐。
乘上地铁,去感受城市的变迁吧!待惯于城市的孩童们终究要掩上书本,主动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大美姑苏,四时不同:冬可“穿庭作飞花,倚栏听风雪”;秋有“灿若朝霞天平之枫,明媚如火堪比道前银杏”;夏听“风拂古柳、虫鸣啾啾”。眼下,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春天,更是“花香溢苏城,群芳争斗艳”,生机勃勃得令人无比欢喜。可观可触亦可闻的一景一物,交融着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承载的是最美好、最真实的童年记忆、故乡情愫,久久萦绕,如醉如痴。放眼未来,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姑苏,熟悉姑苏,爱上姑苏,增加他们与姑苏万物的互动,丰富的是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幸福感、使命感,巩固的是一代代人对出生、成长、栖居之地的本真皈依。
地铁与生活
时光荏苒。地铁,与苏州城市的建设及发展,与一千多万市民及无数的中外游客一道,共同走过了风雨十年。它见证了苏州这座传统的江南水城提速到准一线城市的惊人速度和力量。从“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到“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发展愿景,苏州正向世人展现出其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
犹记得十年前的四月下旬,“一号线”小绿的开通运营吸引了无数期盼已久的市民。大家纷纷前往离住所最近的车站,在列车抵站时纷纷掏出手机,将这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瞬间永久定格。之后,2号、4号、3号、5号四条线路相继开通,6、7、8及S1四条线路也均将在5年内全线开通,苏城的网格状地下交通线路愈发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十年间,上班通勤族的出行变得更方便快捷,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淋,也无需担忧地面交通苦不堪言的“肠梗阻”。空调强弱冷度不同车厢的合理区分及配置、重大节假日期间的通宵不间断运营,无理由退票等一系列人性化便民服务举措的推出,使得“苏州地铁”品牌深入人心,获得市民高度认可。
清晨,在苏州地铁列车上,我目睹过很多位站着背诵课文,或是坐着抓紧写作业的学子。他们惜时如金,分秒必争,挥洒着青春汗水,描绘着自己未来的蓝图。
也有无数端坐佩戴蓝牙耳机的成年人,闭目养神,短短的几十分钟车厢时间,或许是他们梳理一天工作思路,好好做个“脑部体操”的绝佳时刻。
周末闲暇时,我和家人坐上地铁,攀灵岩、登天平、赏古松、游花园,尽情体验姑苏城。狮子山下,带上孩儿重游面貌一新的“东方迪斯尼”;古运河畔,侧耳倾听机船的轰鸣,感受历史沧桑和变迁,在历史街区感悟水陆并行、河街相邻、人家尽枕河的独特;在繁华现代的园区,缓步行走在金鸡湖的栈道,领略美不胜收的景色。
时代的车轮,如同地铁列车车轮,隆隆向前,不会停歇。苏州地铁,将继续载着勤劳、勇敢、拼搏、进取的市民,以及海内外的游客朋友们,开往满载着希望和欢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