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作品:心中有爱,轨交无碍(金永鑫)

“苏州轨交1号线运营将满3000天了”……近期,一则经主流媒体传出的喜讯在我们特殊群体中竞相转发,而苏州轨道交通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彰显人文关怀和个性化服务的感人故事早已成为大家的美谈……这不禁使我想起8年前轨交1号线刚开通时的情景。

2012年4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后,兼任苏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的我便接到轨交运营一分公司的邀请,我们当即组织了20多名无障碍义务督导员,身佩胸卡,手拿卷尺,有的还坐着轮椅、手持盲杖,在苏州轨道交通相关领导和劳模志愿者的陪同下进行实地体验和调研。大家用了好几天时间,一站一站地乘坐体验,对沿线各站点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测,将发现的部分无障碍设施存在的不规范、不标准、不到位的情况一一实录,然后对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专题分析,提出了相应整改意见和建议。

对站内的无障碍卫生间,义务督导员们提出了多条整改建议:无障碍卫生间的平开门宜向外开启;门的净宽度应大于80公分;在厕位坐便器的两侧,应安装离地高70公分的安全抓杆和至少在一侧设置离地高140公分的L型垂直安全抓杆或安全吊环;无障碍标志标识应设置在醒目处等等。对此,苏州轨道交通领导十分重视,不仅在1号线各站点及时安排落实整改,还在临顿路站等站点出入口的无障碍电梯路面附近,设置了醒目清晰的中、英文无障碍电梯指向标志牌。

在随后建设的轨交2号、3号、4号线的建设方案中,苏州轨道交通集团都对无障碍设施作了充分规划和精心设计,并在这些线路开通前,特意安排无障碍“专列”,邀请我们无障碍义务督导员实地试乘体验,主动征求相关意见。2018年9月,我还以无障碍建设专家的身份被苏州轨道交通集团领导邀约参加专题论证会,对即将开工建设的轨交5号线全线及各站点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内容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从“事后体验监督”升级到“事先特邀介入”。

心中有爱,轨交无碍!如今,日均发送客流近24万人次的1 号线已为苏城百姓带来了高效、便捷与优质的服务,更通过安全、规范和一流的无障碍人文环境,给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明城市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