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考古所党支部、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公司第三党支部和中铁建大桥局Ⅷ-TS-13标项目党支部开展了“贯彻二十大精神,奋进新时代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暨党建共建签约仪式。目前,8号线三角咀停车场古墓二期考古发掘工作顺利结束,即将进行考古区围护结构及桩基施工,为下一步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奠定基础。
8号线三角咀停车场位于姑苏区西北部,为地下一层框架结构,主要承担8号线开通前的接车、调试及运营期的列车检修保养等功能,建筑总面积7.9万平方米。项目开始时面对大量绿化迁移、考古发掘、垃圾土处置等难题,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加强统筹协调,组织项目参建各方优化施工组织、增加施工力量、强化对外协调,努力确保停车场项目向前推进。
20个月的考古发掘
2021年3月,在8号线三角咀停车场建设初期,考古工作人员经过勘察发现场地内可能存在具有发掘价值的古墓和遗迹。经过20多个月的考古发掘,这块达2.7万平方米场地内先后发现了多个西周、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墓葬及大量生活遗迹,如生活水井、陶罐、瓷片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期间,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公司多次前往考古所对接发掘进度、协调相关问题,邀请省厅专家进行两期验收。验收完成一期,考古所即向建设公司移交一期场地,最大限度减小了考古发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6259棵树木何去何从
三角咀停车场初期共有6259棵树需要迁移。如此一次性大规模的绿化迁移,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是没有遇到的。根据相关规定,绿化苗木要储存在苗木基地进行养护,再根据需求盘活绿化苗木资产。但姑苏区绿化储备用地枯竭,无法满足6259棵树的迁移需要。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铭在调研中创新思路,提出将树木移植到各条地铁线的场段,既解决三角咀的燃眉之急,也能提高场段绿化覆盖率。经与市区相关部门的多轮协商,6259棵树陆续搬迁到天平、元和、松陵等既有段场,装点着这些地方的绿化环境。
除了大面积绿化迁移和考古,三角咀停车场施工前期还遭遇到了大量生活垃圾消纳处理、土地划拨手续和规划许可证办理等难题。回顾这一年半的经历,三角咀停车场项目工程师冷元感慨颇多,“项目遭遇的前期困难,集齐了各种类型,可以整理成教材了。”
再创3项施工之“最”
解决了前期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不意味着后续工作可以一蹴而就。三角咀停车场运用库上方现存2处高压线,分别为220kV和110kV。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方在下方搭建了约11000㎡高压线防护棚,这也是苏州地铁建设以来面积最大的高压线防护棚。
三角咀停车场的“最”记录还不止于此。运用库区基坑东西长508.86m,南北向宽87.5至137.9m,基坑总面积6.3万平米,采用无内支撑宽大基坑施工工法,是苏州地铁最大的地下基坑。同时,三角咀停车场还是1号线以来唯一需要提供盾构接收、盾构下穿条件的停车场。
这对工期紧张的三角咀停车场项目而言,提出了更高要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文学在三角咀停车场调研时强调,要形成“开工即决战”的态势,紧盯目标、咬紧牙关,确保项目如期完工。
“抠”出来的2个月工期
既有前期工作的困难,又有工程本身的难度,还有“工期紧张”的紧迫感。如何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是摆在建设公司管理工程师们面前的难题。
他们从停车场施工方案入手寻找优化的办法。经过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以及严格的论证,他们决定将运用库的围护结构从双排桩修改为地连墙。停车场项目基坑不设内支撑,围护结构调整为地连墙,刚度更大,基坑更加安全。相较于双排桩,地下连续墙可以节省工期约2个月,为后续施工减轻部分压力。
前不久,三角咀停车场项目召开了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建设分公司与参建各方签订了责任书,40余台大型机械和300多名施工人员齐上阵,掀起了施工建设新高潮。目前,三角咀停车场已基本完成桩基施工,地连墙施工也已经过半,出入场线主体结构正在施工,按计划2022年底完成所有桩基和地连墙施工并进行土方开挖,基本完成出入场线主体结构正在施工,2023年底完成全部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施工,2024年5月竣工,为8号线按期开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