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地铁课堂
-
媒体报道
-
专题活动
“有志者当效周生!”这是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见证年仅12岁的周恩来解答读书理由时留下的评价。彼时乃清宣统二年,政府羸弱引帝国列强入华,国人亦自认“中华不振”。时局之下,少年周恩来在外国租界耳闻目睹国人饱受洋人欺凌,随之立下知识强国的志向。今时今日面对全球疫情,中华儿女屡屡站在最前沿,靠的不仅仅是坚韧和勇气,还有背后的科学力量,知识决定命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月23日,第二届苏州轨道交通阅读之旅拉开帷幕。苏州轨道交通运营一分公司携手苏州市图书馆开展“读书日”活动,设置主题车站、主题列车、“云图书馆”、阅读挑战赛、阅读猜书等多项活动内容,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活动形式,倡导和鼓励市民乘客多读书、读好书。苏州素有文化名城之称,千百年来诞生了诸如唐代陆象先、北宋范仲淹、明朝唐寅等众多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文学家。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城市的精神文明传承之一,也是城市经久不衰的重要保障。那么读书究竟会给我们来带什么呢?
读书能提升谈吐的张力
西汉文学家、目录学鼻祖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获得正确知识,从而治疗人的种种“愚病”。而一旦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智慧就会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与人交谈时恰如其分的引经据典,能够在瞬息吐纳之间显露个人内涵和底蕴,某种程度上使人得到优越感,这也是不少人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信息时代下,阅读趋于碎片化,今年苏轨阅读之旅将打造三元坊站、狮子山站两个“书香地铁”主题车站,以书单墙形式为市民分享推荐书单,在站厅通往站台的两侧楼梯贴上经典名句,1号线还将有一列主题列车,布置诗词歌赋及阅读感言。既能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又能提升站点的文学文化环境。
读书能保持思维的活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孔明在诫子书里如此告诫儿子诸葛瞻,阅读可以让大脑经常处于思考状态,防止它失去功能,就像身体需要锻炼一下,大脑同样需要通过锻炼保持强壮和健康。不用就没用,只有保持阅读学习的习惯,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本次读书之旅在木渎、广济南路、石路、石湖东路、活力岛、三元坊、狮子山、东方之门等8个车站开展扫码猜测书名活动,通过书本信息竞猜书名,寓教于乐让大家的大脑活跃起来。
读书能减少工作的压力
19世纪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一方面是因为他痴迷读书,另一方面读书也确实能够缓解工作压力、给人带来快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的看法,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的价值观,对社会事件、文化多样性也能够有更丰富的认知,拓展见识,让心灵得到满足和平和。苏州轨道交通与市图书馆此次共同举办的读书挑战赛,以线上阅读答题结合的模式开展,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找回阅读的快乐。
读书能抵御人生的孤寂
很多朋友在年龄渐长、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再身处学校热闹的求学环境,昔日同窗也各有各生活,交流渐少。常常都会提到生活圈子越来越小,能说话的人很少,孤独却越来越多。读书能够让人抵抗孤独,它就像一个知心朋友,只要你需要,随时都能够陪伴在身边。读书越多,人就越充实,如同高适所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知己似乎也不会那么“难求”。苏州轨道交通邀请乘客通过“苏e行”APP开通碳减排服务,参与苏州轨道交通“云图书馆”筹建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万就将视为“云图书馆”筹建成功,中信出版社将向“云图书馆”捐赠5000册电子图书。“云图书馆”上线后,“苏e行”APP注册用户可免费阅读所有图书。多读几本书,多交几个朋友,生活会变得不一样!
读书能成为中华崛起助力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国上线,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只有学习方能强国,知识才能成为力量。而苏州轨道交通作为国有企业,有理应承担的社会职责,2019年所举办的首届“轨道交通的阅读之旅”主题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获得较多媒体的报道,同时被评为第十四届苏州阅读节“优秀活动奖”。今年,苏州轨道交通发布了苏州轨道交通致全体市民乘客的阅读倡议书,持续开展相关活动,努力营造地铁读书文化,为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