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通知公告
-
地铁课堂
-
媒体报道
-
专题活动
为进一步通过“四敢”精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运营二分公司结合全自动运营实践,成立了31个敢创新、想创新、善创新的技术攻关小组,围绕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设备维护、施工组织等能够提高工作质量水平的项目深入研究,努力实现“提质降本,减负增效”,让更多技术成果、创新实践引领行业发展,为轨道交通运营事业创新发展蓄势赋能。
“半自动车钩解构操作优化的研究”项目
自电客车投入使用以来,时常出现解钩作业操作困难,耗时较长的情况。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阳光励志小组”敢于首创、敢于克难,经过2次图纸修改,3次返厂优化,无数次模拟测试,历时近10个月,最终自主研发出首个电客车解编手杆工装。自电客车解编手杆工装投入使用以来,电客车解编作业耗时较以往减少98.7%,现仅需15秒即可完成电客车两单元间解编工作,作业人数也从3人缩减为1人,真正实现“小工装”提升“大效率”。
随着驱动板卡使用时间的增加,故障日益增多,对于无法确认故障的驱动板卡采用对调跟踪的方式会导致列车无法正常使用。为快速锁定故障驱动板卡,节省维修成本, “奇异果小组”大力发扬“啃硬骨头”和“钉钉子”精神,通过3次程序优化,6次性能测试,8次理论公式推算,无数次严苛测试,最终完成了驱动板卡测试平台的搭建。根据近两年线网数据测算,每年约发生5起DCDC(初级模块)故障,若能精准锁定故障驱动板卡,所产生费用仅需2万左右,预估出质保后每年可节约24万元左右。
在刚性接触网日常检修维护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接触线脱槽、硬点等问题,作业人员通常采用调整、拉动放线小车的操作模式完成检修维护工作。为提高施工效率和作业质量,“铁军小组”通过实地调研搜集大量数据,经过8次修改CAD图纸,3次返厂优化装置,最终成功研制出首个通过绞盘拉动小车的辅助装置,该装置实现了由传统人力操作模式向半自动机械化操作模式的转变,从原来20人的放线小组减少为12人,巧妙的解决了拉动放线小车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缩短了刚性接触网放线施工、脱槽故障处理等作业时间,施工效率提升16%,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接触网设备稳定运行。
文字: 运营二分公司 褚瑶,吴海荣
摄影: 运营二分公司 生凯,熊铖隆
编辑: 党群宣传处(统战工作处、融媒体中心) 赵丽
审核: 党群宣传处(统战工作处、融媒体中心) 朱东岭